关于组织做好首批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专用大模型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作者: 编辑:科研处 来源: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4-08 18:24:50

    校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深度赋能应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决定面向有关高校开展首批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专用大模型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现就组织做好我市高校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建设思路

    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专用大模型Generative Education Special TransformerGEST,以下简称智思体是指高校牵头研发的针对某一高等教育学科领域的专用大模型。项目重点围绕助学、助教、助管、助研、助国际合作等方面,研发一批智思体和能力图谱,聚焦师生能力培养,打造可推广的应用案例,建设可复用的教学产品,推动大模型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和可持续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首批申报范围包括应用经济学、教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基础医学、中药学等十大学科领域。

    二、申报要求

    (一)申报主体要求。本次以团队为单位开展申报。由牵头高校联合合作高校、企业组建攻关团队,团队应在人工智能特别是大模型方面具备较强的研发和应用能力。原则上,牵头高校、合作高校应在该学科领域有较强基础,合作高校数量原则上不超过10合作企业应为人工智能行业或学科领域龙头企业,数量原则上不超过2项目负责人应在该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优先选择已建成学科智思体且有成熟应用的团队参与深入建设。

    (二)安全要求。申报团队应严格遵循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保障智思体及应用案例的技术安全。各团队提交的智思体及语料库应符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后续规定。

    三、成果要求

    模型要求。申报团队须选用国产、安全可控大模型含开源模型作为基座模型,基座模型参数规模原则上不低于300亿。研发的智思体应具备良好的场景泛化性、学科专业性和内容安全性,及指令提示学习、参数微调学习、人类反馈学习等参数更新功能和接口。申报团队须在20254月底前形成能够支撑至少1个学科场景应用的智思体1.0版本。

    能力图谱要求。申报团队需组织学科领域专家,结合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科人才培养定位等因素,充分发挥大算力、大数据能力,自主构建契合国情、动态发展、覆盖全面的学科能力图谱,引导学科智思体建设,支持本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语料库要求。申报团队须建立多模态、高质量的语料库。原则上,经典教材不低于200本、专业书籍不低于10000册、高水平专业论文不低于100万篇、针对性习题跨度不低于10年数量不低于10万条、精品教学视频总时长不低于320学时、教学辅导问答数据不低于1万对。申报团队须在20254月底前初步建成所涉学科的专用语料库。

    应用案例要求。申报团队应结合学科能力图谱,基于智思体开发赋能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科学研究或教育治理的相关应用案例并取得显著效果。应用案例应具备支持1000个用户以上并发访问的能力,并能满足该学科超过10%的师生群体在教学、科研任务中的需求,未来支持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四、申报流程

    团队申报。相关单位自行组建申报团队,填写《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专用大模型建设项目申报书》见附件

    材料报送。相关单位须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负责。团队填报材料并加盖单位公章后,将扫描件发送至市教委科技处邮箱,邮件主题及文件名请注明学校全称,每所高校限牵头申报1个学科领域报送截止时间为2025410逾期不受理。

    市教委将对各高校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择优推荐1个项目参与教育部遴选,并遴选若干项目(每个学科领域不多于2个项目)参与市级培育。

    (三)评估考核。对入选首批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专用大模型的建设项目,教育部将组织专家对在建的智思体进行中期评估。未通过的,将终止项目实施。在项目结项时,将对已建成的模型进行验收评审和推广应用。

    联系人及方式:胡老师023-64289499kyccgk@ccibe.edu.cn


    附件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专用大模型建设项目申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