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读书月活动之读《习近平用典》之体悟——“人民至上”的优秀传统文化因子初探讲座成功举办

作者: 编辑:胡静婷 来源:图书馆读者服务部 发布时间:2023-04-17 11:24:55

时值第28届“4.23”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图书馆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曾鸣副教授开展了学校第三届读书月系列活动的首场学术讲座,即《读<习近平用典>之体悟——“人民至上”的优秀传统文化因子初探》。本次讲座于4月13日下午在合川A校区阶梯教室6116举行,400名师生参加。

曾副教授结合原文,引经据典,全面讲解了《习近平用典》的全文概要。同时将“习思想”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本立场、法治思维、生态伦理、和合理念、廉政思想、大同梦想、创新思维等思想给予了基本阐述,重点诠释了“民本思想”的重要意义。

“人民至上”作为《习近平用典》中的“为政思想”的核心,同时也是“习思想”的价值立场。

民本思想在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曾副教授以历史年代为线索,向在场师生阐释了从先秦时期管子、孔子、孟子、荀子,到西汉刘安、贾谊、西晋傅玄等, 再从到唐太宗李世民、宋代苏舜钦、程颐、朱熹,到明清时期的黄宗羲、戴震等不同时代的众多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以及文人政客们的传统民本思想与当代中国共产党的为政理念的异同,鲜明地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价值标准,“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价值目标,秉承“人民”重于千钧,“人民”就是一切,让人民幸福就是“国之大者”的理念,正坚定的领导中国人民迈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经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不仅让我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两个结合”, 也领悟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传统思想也要与时俱进、做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讲座结束后,图书馆叶甬渝馆长作结束陈词,感谢了曾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同时交流了自己对讲座的认识体会,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今时代精华,倡导师生们不断加强学习。

本次讲座的举办,是通过对《习近平用典》“为政篇”的解读品鉴,有效促进了我校青年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的深刻内涵的理解与领悟,对指导其学习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讲座受到参与师生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