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文

    追寻科学之光:弘扬科学家精神,争做时代追光者

    作者: 编辑:科研处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6-03 10:14:35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论述,引导青年学生传承“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激发科创热情与时代担当,重庆对外经贸学院科学技术协会于2025年5月19日-5月30日在学校举办“追寻科学之光:弘扬科学家精神,争做时代追光者”为主题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活动邀请4位本校科研工作者开展主题宣讲,并由4名来自不同学院的优秀学生分享科创故事,全校200余名师生代表参与,共同感受科学精神的力量。

    活动分为两个环节,首先是对科学家精神的多维解读。

    蔡萌老师宣讲了《薪火相传育桃李:科学家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她以“课程思政如何与科学精神同频共振”为核心,结合居里夫人、钱学森等科学家的案例,提出“三融入”教学法:一是在专业知识讲授中嵌入科学家的成长故事,如通过讲解青蒿素研发历程展现屠呦呦团队的坚守精神;二是在思政课程中强调“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强调“精益求精”的科学家品质相结合;三是在课程考核中增设“科学和伦理道德”案例分析题,引导学生思考科研的社会价值。

    李文静老师的宣讲主题是《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她从“创新思维的内核是科学家精神”出发,以本人的校级科研项目书为例,解析科学家精神在创新中的具体体现:面对项目研究难题,团队“坚持不懈”;突破难题时,借鉴“两弹一星”元勋的集体攻关模式,形成跨学科协作机制。提出“创新思维训练”,建议通过“科研失败案例研讨课”形式,让学生在试错中领悟科学家“在挫折中前行”的韧性。

    霍佳康老师宣讲的主题是《科研伦理与科学家精神的校园传承》,他以“科研诚信是科学家精神的底线”为切入点,结合国内外学术不端典型案例,系统阐释科研伦理与科学家精神的辩证关系。他强调,爱因斯坦“只有为他人而活的生命才值得”的信念,与我国“两弹一星”元勋“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追求,共同构成科学家精神的伦理内核。在校园传承方面,他提出“三位一体”机制:一是开设《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必修课,将屠呦呦团队“不抢功、不贪利”的合作精神融入案例教学;二是建立“学术诚信档案”,将科研伦理表现纳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三是举办“老科学家口述史”访谈活动,通过亲历者讲述传递“求真务实、淡泊名利”的精神基因。

    谭英杰老师宣讲的主题是《科学家精神与新时代育人使命的深度融合》,他以“从‘追光者’到‘发光体’”为主题,结合自身参与科研工作的经历,深刻阐释科学家精神对育人工作的引领作用。他指出,新时代育人需回答三个问题:如何像钱学森那样“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如何像黄旭华那样“隐姓埋名三十年”,在寂寞中坚守科研初心?如何像南仁东那样“22年筑天眼”,以极致匠心攻克技术难关?他提出“育人四阶模型”:认知层建立精神认同;实践层体验科研攻坚;情感层激发使命担当;创新层培育创新能力。

    第二个部分是学生通过分享科创故事,达到精神传承。

    文化与创意传播学院黄鑫同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杨皓同学、影视融媒体学院郑诗怡同学、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林沛杰同学作为学生代表,通过分享各自的科创经历,在“试错”中淬炼科学韧性,用“协作”解码创新密码,从“问题”出发的创新觉醒,在“复刻”中传承科学风骨。

    本次活动以“宣讲—分享—实践”的立体形式,让师生在思想碰撞中感悟,弘扬科学家精神,不仅是仰望星空的致敬,更是脚踏实地的践行。现场互动热烈,师生深受触动,纷纷表示将以科学家为榜样,在科创实践中锤炼本领。活动有效营造了崇尚科学的校园氛围,学校将持续推进科创教育,引导学子以科学家精神为灯塔,争做勇担时代使命的追光者。

    编辑:胡静婷

    审核:顾晓蓓

    终审:周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