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热点研究之“数字经济”

作者: 编辑:胡静婷 来源: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发布时间:2023-02-13 14:16:14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十三五时期,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取得积极成效。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7.8%,数字经济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当今时代,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日益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需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供应链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间数字鸿沟未有效弥合,甚至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数据资源规模庞大,但价值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数字经济治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2022年的研究在延续之前研究路径的基础上,做出了更深入的研讨。相关研究围绕数字经济理论、平台经济重塑生产组织形态、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数据经济治理规则、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金融、数字贸易、数字经济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等主题进行。



本期将以“数字经济”为主题进行汇总梳理,形成如下报告。

政策梳理

图:政策发布主体


中央、国务院政策

01 2022.01.12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发展目标——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

展望2035年,数字经济将迈向繁荣成熟期,力争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成熟完备的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产业体系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02 2021.11.3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

大力推动语言文字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强人工智能环境下自然语言处理等关键问题研究和原创技术研发,加强语言技术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支持数字经济发展。

03 2021.11.26

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应用示范项目,引导创新链、产业链在城市副中心及周边地区布局,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04 2021.11.16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党加强对经济工作的战略谋划和统一领导,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体制机制。

全面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要求,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壮大实体经济,发展数字经济。

05 2021.10.2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布局完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合力打造数字产业新高地。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软件、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重点领域数字化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支持联合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智造重镇”和“智慧名城”。

积极拓展数字化应用。

全面提升数字安全水平。

06 2021.10.10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标准规范,推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标准化建设,支撑数字经济发展。

07 2021.10.09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的通知

推动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领域组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构筑产业专利池。

08 2021.09.06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

创新合作区治理模式。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在网络平台、共享经济等领域探索政府和企业协同治理模式。

09 2021.08.23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

促进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创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培育多元化多层次就业需求。

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进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转型赋能,创造更多数字经济领域就业机会。

10 2021.08.1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

及时跟进研究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法律制度,抓紧补齐短板,以良法善治保障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11 2021.07.2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依托产业集群(基地)建设一批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创新,大力发展研发设计、金融服务、检验检测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业,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12 2021.06.10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

支持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创新策源地,打造“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科创高地。高水平建设杭州、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化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强化“云上浙江”和数字强省基础支撑,探索消除数字鸿沟的有效路径,保障不同群体更好共享数字红利。

13 2021.04.26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

依托洁净水源、清洁空气、适宜气候等自然本底条件,适度发展数字经济、洁净医药、电子元器件等环境敏感型产业,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14 2021.03.24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

强化国际税收合作。深度参与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国际税收规则和标准制定,持续推动全球税收治理体系建设。

部委政策

01 2022.01.07

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印发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的通知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围绕知识产权密集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等重点产业和关键核心技术,建设多种类知识产权专题数据库,并向全国推广应用。

02 2021.12.1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法规司 法治市场监管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

科学制定年度立法计划,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尤其是数字经济领域立法。

在职责范围内完善跨境电商制度,规范跨境电子商务经营者行为,积极参与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等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

03 2021.11.26

外交部 新时代的中非合作

促进投融资合作。投融资合作是近年来中非合作最大亮点之一,为非洲经济社会发展注入“血液”。结合非洲需要和中国优势,中国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扩大和优化对非投资,为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融资及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在中国政府、金融机构和各类企业合力推动下,中国对非投资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广泛涉及矿业开采、加工冶炼、装备制造、农业开发、家电生产、航空服务、医药卫生、数字经济等产业,帮助非方提升了有关产业工业化水平、产业配套和出口创汇能力。

04 2021.11.16

教育部 关于做好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各地各高校要积极挖掘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中的就业机会,引导毕业生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多个领域灵活就业。

05 2021.10.22

外交部 中国联合国合作立场文件

习近平主席在第76届联大一般性辩论期间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推动国际社会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倡议遵循务实合作的行动指南,把握全球发展脉搏和迫切需求,把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作为重点合作领域,提出合作设想和方案,将发展共识转化为务实行动。

06 2021.10.19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推广十三五时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发改振兴〔20211454)

加快培育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

北京市石景山区利用区域资源禀赋,培育发展虚拟现实产业,成立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和北京城市大数据研究院,开展产业转型升级“十大”攻坚工程。

辽宁省沈阳市实施数字沈阳、智造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入库智能升级项目110个,新建5G基站2360个,建设“星火链网”沈阳超级节点。

山东省淄博市出台支持政策,积极布局工业互联网等11条新兴产业链,全市上云企业累计超过1万家,培育智慧工厂35家,智慧车间327个。

河南省洛阳市建成全省唯一的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6”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投用,在2020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质量评价中,洛阳高新区装备制造示范基地获评五星示范基地。

河南省鹤壁市统筹发展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在现代农业大数据、社区数字服务、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形成新业态。

广东省韶关市高标准建设韶钢智慧中心,实现5公里以上跨工序、跨区域、远距离、大规模集控,打造世界首个贯通铁钢轧全流程的一体化中心。

湖北省襄阳市深入开展“千企登云”行动,实施智能制造和智能化改造,建设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机器换人示范企业。

湖南省湘潭市促进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流程数字化覆盖率超过85%,华菱湘钢智慧钢铁解决方案获评2020年行业优秀解决方案。

07 2021.09.30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印发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导则的通知(发改规划〔20211383)

制造业发达地区可着重发展先进制造类特色小镇,先进要素集聚地区可着重发展科技创新、创意设计、数字经济及金融服务类特色小镇,拥有相应资源禀赋地区可着重发展商贸流通、文化旅游、体育运动及三产融合类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应聚焦创新创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三新”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原则上不低于20%。先进制造、科技创新、创意设计、数字经济类特色小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原则上不低于2.5%。

08 2021.09.2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通知(发改运行〔20211283)

严禁以数据中心名义开展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强化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监管调查,明确区分“挖矿”与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界限,引导相关企业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价值高的高技术产业,严禁利用数据中心开展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禁止以发展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名义宣传、扩大虚拟货币“挖矿”项目。

09 2021.09.09

商务部 关于茧丝绸行业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意见

大力培育新型消费,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鼓励企业建立智慧供应链,拓展无接触式消费体验,壮大丝绸新零售新业态。

10 2021.08.11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

及时跟进研究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法律制度,抓紧补齐短板,以良法善治保障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11 2021.07.16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交通运输部 应急部 市场监管总局 国家医保局 最高人民法院 全国总工会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应急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医保局、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总工会等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工作协同,将保障劳动者权益纳入数字经济协同治理体系,建立平台企业用工情况报告制度,健全劳动者权益保障联合激励惩戒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和司法解释。

12 2021.05.13

商务部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农业农村部 海关总署 市场监管总局 中国贸促会关于印发《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的通知

鼓励商品市场依托行业大数据平台,衔接匹配上游供应与下游需求,打通产业链各环节,打造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型商品集散中心。

13 2021.04.21

商务部关于印发《上海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

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贸易、金融场景中的应用,支持上海市参与全球数字经济交流合作。

(限于文章篇幅,本文只列举部分)



政策分析


政策主题



层次聚类分析


关联领域研究


政策热点及研究热点

 


数字经济是数字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世界主要国家均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纷纷出台战略规划,采取各种举措打造竞争新优势,重塑数字时代的国际新格局。

数字经济发展也正在让广大群众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数字化方式正有效打破时空阻隔,提高有限资源的普惠化水平,极大地方便群众生活,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要。

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其事关国家发展大局,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重要文献索引

1.欧阳日辉:《数实融合的理论机理、典型事实与政策建议》,《改革与战略》2022(5)。

2.汤蕴懿、李方卓、梁伟豪,:《数字经济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理论逻辑、政策过程及主要路径》,《上海商学院学报》2022(4)。

3.祝合良、李晓婉:《数字经济驱动强大国内市场形成的机理、动力与对策——基于我国强大国内市场形成基本条件与所面临困境》,《中国流通经济》2022(6),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22(10)。

4.纪园园、朱平芳:《数字经济赋能产业结构升级:需求牵引和供给优化》,《学术月刊》2022(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22(10)。

5.黄赜琳、秦淑悦、张雨朦:《数字经济如何驱动制造业升级》,《经济管理》2022(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22(8)。

6.许光建、马述忠:《“服务化悖论”还是问题吗?——2008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经济爆发式发展的新证据》,《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22(6)。

7.沈玉良:《数字贸易发展转折点:技术与规则之争——全球数字贸易促进指数分析报告(2021)》,《世界经济研究》2022(5),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22(10)。

8.张铭心、谢申祥、强皓凡、郑乐凯:《数字普惠金融与小微企业出口: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世界经济》2022(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22(5)。

9.罗明忠、刘子玉:《数字技术采纳、社会网络拓展与农户共同富裕》,《南方经济》2022(3),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22(9)。

10.张蕴萍、栾青:《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理论机制、制约因素与推进路径》,《改革》2022(5),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22(9)。

11.李标、孙琨、孙根紧:《数据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理论分析、事实依据与实践路径》,《改革》2022(3),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22(7)。

12.克里斯蒂安·福克斯:《社交媒体中的数字产消劳动:基于资本主义时间范畴的研究》,《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22(4)。

13.蓝江:《数字时代的平台资本主义批判——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出发》,《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2(5上),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理论经济学》2022(10)。

14.黄再胜:《数字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与分配》,《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3),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理论经济学》2022(10)。

15.王林辉、胡晟明、董直庆:《人工智能技术、任务属性与职业可替代风险:来自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管理世界》2022(7),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理论经济学》2022(10)。

16.陈梦根、周元任:《数字不平等研究新进展》,《经济学动态》2022(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理论经济学》2022(9)。

17.陈晓红、李杨杨、宋丽洁、汪阳洁:《数字经济理论体系与研究展望》,《管理世界》2022(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理论经济学》2022(7)。

18.蓝江:《数据—流量、平台与数字生态——当代平台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国外理论动态》2022(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理论经济学》2022(6)。

19.谢富胜、江楠、吴越:《数字平台收入的来源与获取机制——基于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的分析》,《经济学家》2022(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理论经济学》2022(6)。

20.许宪春、唐雅、张钟文:《个体数据的统计与核算问题研究》,《统计研究》2022(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理论经济学》2022(6)。

21.方凌智、沈煌南:《技术和文明的变迁——元宇宙的概念研究》,《产业经济评论》2022(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理论经济学》2022(6)。

22.王永洁:《数字化领域国际发展合作与中国路径研究》,《国际经济评论》2022(3)。

23.徐康宁:《数字经济重塑世界经济与全球竞争格局》,《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2(3),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22(9)。

24.刘凤良等:《人工智能的财富分配效应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2(6)。

25.刘小鲁、王泰茗:《数据要素市场中的确权与规制:研究综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2(5)。

26.戚聿东、徐凯歌:《智能制造的本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22(3),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产业经济》2022(10)。

27.聂辉华、李靖:《元宇宙的秩序:一个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视角》,《产业经济评论》2022(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产业经济》2022(9)。

28.鲜祖德、王天琪:《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测算与预测》,《统计研究》2022(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产业经济》2022(5)。

29.黄国平、李婉溶:《数字人民币促进数字财政建设和财政数字化转型》,《财政研究》2022(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财政与税务》2022(7)。

30.白彦锋、刘璐:《平台经济发展“双失序”与共同富裕取向的财政治理选择》,《河北大学学报》2022(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财政与税务》2022(6)。

31.孙正、杨素、霍富迎:《互联网零工经济的税收治理:理论、逻辑与前瞻》,《财政研究》2022(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财政与税务》2022(7)。

32.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课题组:《数字经济对我国税制和征管的影响及相关政策建议》,《国际税收》2022(3),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财政与税务》2022(6)。

33.许月丽等:《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农村金融:替代抑或互补?——基于农户融资约束放松视角》,《财经研究》2022(6),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22(10)。

34.彭澎、周力:《中国农村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户的收入流动性影响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2(6),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22(9)。

35.邹力行:《数字货币与全球化》,《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22(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22(6)。

36.陈晓洁、何广文、陈洋:《数字鸿沟与农户数字信贷行为——基于2019年欠发达地区农村普金融调查数据》,《财经论丛》2022(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22(5)。

37.戚聿东等:《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协同驱动数字产业创新:机理与路径》,《中国工业经济》2022(8)。

38.李磊等:《信息化建设能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吗?——来自“两化融合试验区”的证据》,《经济学》2022(3)。

39.张国胜、杜鹏飞:《数字化转型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增量还是提质?》,《经济管理》2022(6),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创新政策与管理》2022(10)。

40.王超贤、张伟东、颜蒙:《数据越多越好吗?对数据要素报酬性质的跨学科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22(7)。

41.续继、王于鹤:《数字经济中的隐私保护和数据共享:基于隐私顾虑与个人信息虚构的视角》,《统计研究》2022(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统计与精算》2022(4)。

42.朱贺、向书坚:《数字知识经济增加值核算研究》,《统计研究》2022(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统计与精算》2022(3)。

43.马述忠、贺歌、郭继文:《数字农业的福利效应——基于价值再创造与再分配视角的解构》,《农业经济问题》2022(5)。

44.郭东杰、周立宏、陈林:《数字经济对产业升级与就业调整的影响》,《中国人口科学》2022(3),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22(11)。

45.张艺、皮亚彬:《数字技术、城市规模与零工工资——基于网络招聘大数据的实证分析》,《经济管理》2022(5),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22(10)。

46.胡拥军、关乐平:《数字经济的就业创造效应与就业替代效应探究》,《改革》2022(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22(8)。

47.李力行、周广肃:《平台经济下劳动就业和收入分配:变化趋势与政策应对》,《国际经济评论》2022(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22(7)。



附:31省市数字经济成绩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各项部署,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2)》显示,2013年以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高速增长。2013-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由1000上升至5610.60,8年间增长了4.61倍,年复合增长率24.06%,远超同期GDP指数增速

从典型省市看,广东省、北京市、江苏省、湖南省和四川省等五省市特征明显。从2013年到2021年,广东省整体增速快,基于五个二级指数综合计算的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的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北京市数字基础设施驱动力强,增长速度位于全国前列。江苏省和湖南省各有特色,江苏省数字科技指数增长快,而湖南省产业数字化增速高。四川省二级指数的标准差较小,表明四川省数字经济发展较为均衡。

随着2023年开春,31个省区市政府相继发布对应的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以及经济运行“成绩单”。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和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数字经济发展引擎地位巩固,各具特色的数字化应用加速落地,彰显出逆势而上的发展韧性,已成为各地扩大投资、提振消费的重要力量。

1北京市

2022年,北京市数字经济赋能新发展。全年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17330.2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4%,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1.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9958.3亿元,增长7.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9%,提高1.3个百分点。

新型基础设施统筹布局。推动出台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举办2022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总部、国际数字经济治理研究院等国际机构落地,发布国内首个数字人产业政策及2项国际标准。新建5G基站2.3万个,长安链推出全球最大区块链存储引擎“泓”,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平台建成投用,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成立全国首个数据资产登记中心,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北京)揭牌,银河航天“小蜘蛛网”卫星组成全国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阶段启动建设,开放国内首个无人化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首条自动驾驶巴士线路落地。

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5.3%,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5.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在集成电路制造、医药制造项目带动下增长28.3%,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在互联网相关服务领域带动下增长41.3%。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加快布局,新基建项目投资增长25.5%,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1.1%,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2天津市

2022年,天津市新兴产业活力不断释放。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2%,快于全市规上工业4.2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分别增长8.8%和15.2%。锂离子电池、城市轨道车辆产量分别增长15.3%和53.8%。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新服务营业收入增长7.9%,其中现代技术服务与创新创业服务增长13.8%。

新兴领域投资较快增长。202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7.3%,其中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36.3%、20.6%和8.2%。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0.0%,占制造业投资比重为31.5%,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主要投向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

新兴业态蓬勃发展。2022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9.8%,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1.3%,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随着王兰庄国际商贸城新纳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范围,天津已集齐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离岸贸易、海外仓和保税维修全部六种国务院加快培育的外贸新业态。

科技型企业持续壮大。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均突破1万家,雏鹰、瞪羚、领军(培育)企业分别超过5000家、400家、280家,每万户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260家。2022年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4家。

3上海市

2022年,上海市工业新动能加快发展。全年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17406.86亿元,同比增长5.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3.0%,比重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

全力打造三大先导产业引领新动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上海方案”102项任务全部落地,全年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达到1.4万亿元,引领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42%左右。

加快构建数字化转型完整生态。揭牌8个市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加快25个数字生活标杆场景建设,打造40家智能工厂,设立上海数据交易所数字资产板块,推进5G创新应用869项,新建5G室外基站1.3万个,智慧城市数字底座进一步夯实。

新兴服务业增势良好。全年全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3788.56亿元,增长6.2%。1-11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1%,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增长15.5%。

4重庆市

2022年,重庆市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预计达到2200亿元。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42989家、6348家、255家。

开展制造业“一链一网一平台”试点示范,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新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407个,新认定智能工厂22个、数字化车间160个,推动企业“上云”1.3万余家。专班推进汽车、电子等重点产业保链稳链和集群发展,制定实施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加快布局卫星互联网、硅基光电子等产业新赛道,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6.2%,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4倍,软件业务收入增长10.5%。

新动能蓄势赋能,引领性作用增强。全市以创新发展为引领,大力推进数字经济相关行业发展,新动能保持良好增势。2022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互联网平台、数字内容服务、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等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2倍、49.7%和55.0%。2022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31.1%。

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显现,工业结构持续优化,体现了工业经济的“新”。工业战略性新兴制造业领跑全市工业。2022年增加值增长6.2%,快于全市规上工业3.0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的31.1%,比重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同时,高新技术产品产量保持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增长1.4倍,光伏电池增长40.1%,工业机器人增长31.8%,液晶显示模组增长21.4%,服务机器人增长19.5%,为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5河北省

2022年,河北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3174家增长到1.24万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壮大,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新动能加速成长。

服务业持续恢复。全年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2%。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3%。

新兴产业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0个百分点。

新兴业态发展壮大。全年网上零售额实现4192.5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891.5亿元,增长16.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8.4%,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

6山西省

2022年,山西省数字经济发展势头日益强劲。5G基站达到6.7万个,太原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国家超级计算太原中心建成运行,晋阳湖峰会影响力持续扩大,数字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元。

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5.5%,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62.2%,节能环保产业增长36.4%;汽车制造业增长32.3%;食品工业增长12.9%,均明显快于全省规上工业增速。

互联网相关行业增势较好。1-11月份,全省规上服务业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1.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6.3%。

7辽宁省

2022年,辽宁省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为战略抓手,制定实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三年行动方案,聚力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冶金新材料3个万亿级产业基地,22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强化数字赋能增效,建成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152个、应用场景1235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首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化工精细化率达到44.1%,冶金新材料营收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

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8家,高端装备制造业营收占比提升2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9.1%。

成功举办2022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沈阳)正式上线,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2家。

8吉林省

2022年,吉林省大力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支持“长春光谷”、光电信息产业园、CMOS高端图像传感器等重点项目建设,“吉林一号”卫星全年发射52颗。

9黑龙江省

2022年,黑龙江省新兴服务业保持增长。全年全省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拉动全省经济增长1.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8.6%。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

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2.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0.6%,高技术服务业投资下降4.1%。

线上消费保持增长,全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4.9%。

10江苏省

2022年,江苏省制定出台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和指导意见,召开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会议,新增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4个、居全国首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提高到48.5%、40.8%。

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4.4万家;扎实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40.8%、48.5%;加快推进“531”产业链递进培育工程,特高压设备、晶硅光伏等7条产业链达到中高端水平;全年新增48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和42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4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增数居全国第一。

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新增长点,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全年3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启动改造项目、1万家完成改造任务,新增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9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79家。

11浙江省

2022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7%。高技术、战略性新兴、装备和高新技术等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5%、10.0%、6.2%和5.9%,均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

线上消费带动力持续显现。2022年,全省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7307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增长19.8%。

培育“415X”产业集群。累计评定“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4批共27个。新增国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4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1家。

12安徽省

2022年,安徽省工业生产较快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比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1%,比全国高2.5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3%,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13.6%提高到14.2%。

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2%。节能环保、互联网平台等新兴领域增势强劲,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4.8%和38.9%。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36户、总数突破2万户,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3%左右,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6家、总数居全国第7位。

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左右,软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左右。

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快建设,科大讯飞图聆晋级国家级双跨平台,羚羊工业互联网获评全国工业互联网年度最佳平台,入驻用户24.2万户、服务企业55.7万次。

13福建省

2022年,福建省数字经济加快发展。高标准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预计达2.6万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加大。举办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等系列活动。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纵深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形成6个国家级平台、27个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222家标杆企业。优化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千兆到户”实现县级以上区域全覆盖,5G网络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制定实施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开发管理办法,上线公共数据资源开发服务平台,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化价值化进程。

14江西省

2022年,江西省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35%,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居全国第8位。

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出台“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梳理确定元宇宙、VR、智能终端、数字文创等20条主攻赛道,“一道一策”促进数字产业加快发展。大力实施“上云用数赋智”“全景江西”建设等八大工程,全面推进赛道、项目、企业、集聚区、场景“五张清单”,南昌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运营,赣州市、鹰潭市分别获批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国家IPv6综合试点,5G网络实现“乡乡通”。

15山东省

2022年1-11月,山省信息技术产业营收突破1.5万亿元,预计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望达到7.5%,较前一年约提高1.4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2022年山东新增国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累计达到4个,占全国1/7;工信部衡量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的14项主要指标中,我省有13项居全国前三、5项排名第一。去年前11个月,山东信息技术产业营收增长18.2%,其中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增长18.9%,增速在全国软件产业前十强省市中居首位;电信业务收入达776.3亿元,同比增长10%,规模居全国第四。

去年前11个月,山东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395个,培育省级数字经济重点项目523个,制造业数字化指数达到80.3,居全国首位;数字化效益规模7877亿元,居全国第三;全省入围2022年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20个、移动物联网应用典型案例11个,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16河南省

2022年,河南省新产业新产品增势良好。全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3%、8.0%,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7.2、2.9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2.2%,高于工业投资增速6.8个百分点。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液晶显示屏等产品产量均保持了较快增速,分别增长5.9倍、25.4%。数字消费和数字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全年全省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5.7%,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5.6个百分点;1-11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4.3%,高于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15.2个百分点。

17湖北省

2022年,湖北省大力实施数字经济跃升工程,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2.4万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上云工业企业达到4.6万家,5G全连接工厂108家,5G网络实现县城全覆盖;12个项目入选国家新型信息消费示范、数量全国第2,13个项目入选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数量全国第3。创新动能茁壮成长,新兴产业强筋壮骨,湖北经济量质并进的特征更加鲜明。

18湖南省

2022年,湖南省以算力为代表的新基建支撑先行一步。算法创新等六大行动率先启动实施,长沙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运行,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算力达到200PF、国内领先,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区成功获批,数字经济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规模突破1.5万亿元。

新产业加快培育。通过实施服务业“双百”工程和示范集聚区提升工程,推动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现代石化“新三样”加快发展。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1897.34亿元、增长12.7%,占GDP比重达24.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新业态发展强劲。网上零售额增长11.3%;限额以上餐饮企业通过线上实现收入增长28.7%。

新产品强势增长。规模工业中,传感器、新能源汽车、服务机器人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5倍、2倍、1.6倍,是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19广东省

2022年,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9.9%;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15.1%,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12.6%,医疗仪器设备及仪表制造业增长8.3%。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5.1%;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9.6%,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增长12.5%。制造业发展新动能快速培育,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5.5%,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17.8%。居民消费方式加快向线上转移,网络购物持续释放潜力,全省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13.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12.2%。

20海南省

2022年,海南升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5%。

1月至11月,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24.4%,利润总额增长107.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长3.5%;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营收增长9.1%。

21四川省

2022年,四川省数字经济全面赋能。网络强省、数字四川、智慧社会加快建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更加广泛运用。设立数字经济发展基金。如期完成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任务。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枢纽节点,算力排名全球前十的成都超算中心纳入国家序列,中国·雅安大数据产业园成为全国首个“碳中和”绿色数据中心。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4324亿元。

22贵州省

2022年,贵州省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全力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和“东数西算”工程,贵阳大数据科创城集聚大数据及关联企业超过400家,华为数字经济创新中心落地贵州,华为云营业收入增长超过200%,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90.5%,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5.9%,数字经济增速连续七年居全国第一。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8户、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7户。

23云南省

2022年,云南省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新建5G基站2.58万个,完成昆明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昆明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根域名镜像服务器项目获批。

新动能引领作用增强。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良好,增加值增长39.4%,高于2021年增速4.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高速增长凸显工业经济韧性,增加值增长49.1%,高于2021年增速16.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与装备制造业分别比规上工业增速高31.7和41.4个百分点。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分别增长75.7%、78.3%。

24陕西省

2022年,陕西省制定出台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和指导意见,召开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会议,新增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4个、居全国首位。新增48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42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提高到48.5%、40.8%。

25甘肃省

2022年,甘肃省新动能加快积蓄,规模以上工业新入库企业463户,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增长2.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投资、制造业技改投资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68.9%、54.4%和14.7%。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7%、10.2%和8.4%。

科技创新持续活跃,全年共登记科技成果1851项,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比上年增长20.7%。

新基建扩面增效。建成3.15万个5G基站、66个数据中心、15个工业互联网平台。5G网络实现市州城区全覆盖。兰州获评全国5G网络速率最佳城市。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获批建设,兰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庆阳数据中心集群、全省算力资源统一调度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张掖、金昌、酒泉、兰州新区云计算大数据项目有序推进。

26青海省

2022年,青海省工业生产持续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势强劲。202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5%。从特色优势产业看,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1倍。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在电信业务总量较快增长的带动下,行业增加值增长12.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3.5%,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111.40亿元,增长3.8倍。

2022年,新动能产品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其中单晶硅同比增长6.0倍,多晶硅增长1.6倍,光纤增长1.0倍,太阳能电池增长1.2倍,碳酸锂增长24.5%。

27内蒙古自治区

2022年,内蒙古新动能加速释放,全区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快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在“科技兴蒙”行动的引领下,2022年1-11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0.7%,为未来经济增长积势赋能。2022年,全区发展活力增强,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增速持续领跑全国。

坚持育产业、换动能,精心谋划8大产业集群和12条重点产业链,实行“两图两库两表”推进机制,建成全产业链项目140个,落地链主企业近百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9%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3%以上、装备制造业增长43%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9%,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3.6%。

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1.6%。

28宁夏回族自治区

2022年,宁夏数字经济起步发力。7个大型数据中心建成投用,总装机能力达到70万台,数字政府建设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算力质效指数居全国第四,数据中心产业发展指数居西部第一。

创新步伐明显加快。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1.6%,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17%左右。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从全国第20位提升到18位。

2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22年,新疆抢抓政策和市场机遇,及时出台促进硅基新材料、新型电力系统、石油化工和现代煤化工等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白名单”制度,狠抓50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硅基电子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实现快速增长,全区工业投资增长28.1%,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7.3%。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自治区本级新增20亿元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带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7.2%,扭转了过去五年逐年下降的趋势。出台“科技创新26条”,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194个,克拉玛依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获批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净增414家、增长43.4%,取得历史性突破。

30西藏自治区

2022年,西藏高新数字产业加快发展。5G网络已实现74个县及重点乡镇覆盖,新建5G基站1423个,千兆光纤已覆盖5万户家庭。拉萨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建成运行,西藏自治区大数据中心挂牌运行,全区上云上平台企业3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112家、国家级创新基地13家。数字经济增加值2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0%以上。

31广西壮族自治区

2022年,广西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总数排西部第四。推进工业数字化升级,新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各70家,建成“星火·链网”超级节点,创建广西(柳州)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在南宁上线我国首个面向东盟的F根镜像节点和国家域名顶级节点。